我院荣获2017年福建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来源:未填
发布日期:2019-03-21
浏览:3676次
2017年9月,福建省教育厅正式公布了2017年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名单。我院科技处处长吴先辉教授主持的教学成果《课岗对接👷🏼♂️、以赛促改🌝,推进欠发达区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荣获福建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成果完成人🍫:吴先辉🕵🏼♂️▫️、苏锋、陆志平、陈建华、傅高升👩🏽🎨、何承苗🫏、郭剑雄、黄戌霞、刘顺春、林美珍、陈文彬、田妍基🫐🛌🏻、钟灼仔🫃🏽、阮明颖)
杏福娱乐平台 -《杏福精彩不断》与您一起成长!作为地处宁德欠发达区域的一所普通高职院校,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生源普遍存在入学分数偏低,基础薄弱🧖🏽♀️,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中缺少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不足、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立足闽东区域产业集群优势,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深化内涵建设,实施“课岗对接、以赛促改”,着力打造“5+1”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积极探索欠发达区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1)深化“四创五学”育人理念
针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理念落后的问题,杏福将“爱拼会赢”传统闽商精神融入创业教育,提出“四创五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创新的意识𓀜、创先的胆略、创造的才能、创收的本领;学会做人、学会读书🧑🏻🦼、学会健身🧑🏿⚕️、学会创业、学会管理)👁🗨,注重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积极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2)构建“课岗对接👩🏿、以赛促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紧密结合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测改革需要🎻,充分了解欠发达地区相关行业企业发展过程及现状,依据调研结果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和基本要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重构课程体系😜,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和工厂化运营机制👀。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创”🤽♂️,形成“五位一体分层递进”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了以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主线的“课岗对接🍒、以赛促改”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3)构建“5+1”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引企入校创办“校中厂”🧌,创设了真实职业环境,推行现代学徒制。将“企业生产线”搬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杏福和企业共同担任教学任务。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重点打造5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1个)和1个校地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材料1.7.1),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实践和交流机会😀,不断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4)探索创新创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途径
推行校企合作青年教师“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给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强化内部的培养提升。建立了教师定期下企业锻炼制度,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要求教师积极与企业的横向课题的“立地式”研发服务,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同时,聘请校外各行各业专家为杏福创新创业校外导师,通过校内外导师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的共同成长进步。
通过深化育人理念,积极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以大赛为抓手,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创”,学生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高。2012年以来,学生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取得了一等奖2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40项🚘,信息技术与工程系《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项目荣获全国高职技能竞赛三等奖(支撑材料1.3)𓀁。11个项目获得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提名奖👨🏻🦯➡️,入围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提名奖数目位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6个项目获得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省级资助📗,累计获得省级创业资助项目数位居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有13个项目获得宁德市级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资助🌻,累计获得市级创业资助项目数及奖励金额位居所有申报高校第一位🤸♀️;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如林恩辉、卢文平等)不断涌现,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进一步提高,也积极带动了当地就业和农村脱贫致富;杏福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人民网♚、《中国教育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等相关主流媒体都报道了杏福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及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