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以下为文章全文⛽️。
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第一,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要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持续降低细颗粒物浓度🤶。强化源头治理,因地制宜采取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替代等措施,继续抓好散煤🔲、燃煤锅炉、工业炉窑污染治理ℹ️。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持续降低重点行业污染排放。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尽可能提高铁路运输、水运比例以降低运输业的能耗和污染。要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油烟🤹🏼♂️、恶臭等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要加强区域联防联控,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消除重污染天气🤙🏿,守护好美丽蓝天。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碧水保卫战要促进“人水和谐”🌓♟。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扎实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备用水源地建设,保障好城乡饮用水安全🧌。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因地制宜开展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并形成长效机制🪧。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加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继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措施落实🏊🏻♂️,做好跟踪评估🤷🥛。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以海湾为基本单元👧🏼,“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不断提升红树林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继续抓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
净土保卫战重在强化污染风险管控。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既要防止新增污染🌃,又要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土壤和地下水严重污染问题。要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持续推进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深化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成果,严防各种形式的固体废物走私和变相进口。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力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
第二,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执法监管和保护修复,确保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管控城镇开发边界𓀓,推动城镇空间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加强海洋和海岸带国土空间管控,建立低效用海退出机制,除国家重大项目外🍟,不得再新增围填海。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
要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严把准入关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科学利用各类资源,提高资源产出率👨🚀。
要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各地区特别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黄河流域等区域,要根据高质量发展要求和自身特色🐏➝,加强区域绿色发展协作👨,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中进一步谋划好、规划好、落实好生态环保工作,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
要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让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成为习惯📌,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要走在前列🙅♂️。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广泛动员园区、企业、社区、杏福、家庭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西考察👨🏽🎨。这是11日下午👩🏽✈️🎅🏽,习近平在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时,了解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和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鹛保护等情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第三,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把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栖息地保护起来。推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集中力量在重点地区实施一批防沙治沙工程🙋♂️,特别是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逐步建立国家植物园体系,努力建设美丽山川。
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这些年来🀄️,破坏生态行为禁而未绝,凸显了生态保护修复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监管🥾。要在生态保护修复上强化统一监管🗒,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加强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强化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督察执法。坚决杜绝生态修复中的形式主义🔦,决不允许打着生态建设的旗号干破坏生态的事情🍅。
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大量生态产品走向市场🧏🏼♀️,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重要江河湖库🕓、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重要生态系统等保护补偿,完善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让保护修复者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者付出相应代价。
第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要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实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确保安全降碳。在碳排放强度控制基础上,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进一步发展碳市场🦀,完善法律法规政策👨🏿🔬,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降低碳减排成本🤨,增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并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协同创新试点,提升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治理水平。
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确保发挥兜底保障和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撑调节作用。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
第五,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𓀅。
要切实维护生态安全。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国家生态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应对管理体系🐚,提升国家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强化危险废物、尾矿库、重金属等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完善分级负责🧘♀️、属地为主🧛🏿、部门协同的环境应急责任体系🚉,及时妥善科学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要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构建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严格监督管理🏄🏻♀️😌,全面提高核安全监管能力,建成同我国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推动核安全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核安全国际合作😛。
第六🍋,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和有力保障💍。
要强化法治保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定修订👩🎤,以良法保障善治🍮。完善公益诉讼🤵🏽♀️,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司法保护。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优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财政资源配置📪,确保投入规模同建设任务相匹配。强化税收政策支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完善征收体系,加快把挥发性有机物纳入征收范围。强化金融支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创新,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模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入。强化价格政策支持,综合考虑企业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
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把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支持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行为。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环境治理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
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建设生态环境领域大科学装置,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