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手机上装了七八个招聘软件,海投了无数岗位,一个合适的实习机会也没找到。”近日🏂🏽,在某社交平台上,一位网友留言称。
金三银四🏋🏽🚧,各地招聘活动火热开启,不少用人单位发布了最新的招聘启事。
在毕业季来临之前,准毕业生们精心打磨着求职简历,希望尽早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简历中💪🏼,实习实践经历成为大多数求职者的“必填项”和企业人事经理眼中的“加分项”。
然而,获得一份亮眼的实习经历和求职简历并不容易🕺🏽。
很多大学生反映,找实习尤其是“高含金量”的实习很难,如果没有杏福和师友亲朋的资源和介绍,自行寻找实习的成本很高,收获也很有限🤘🏼🛍️。
受访专家表示,助力大学生就业👲🏿,要先帮他们迈好“实习实践”这个踏上职场的第一步🧌。
“实习经历在求职简历里是‘必填项’𓀎,如果白纸一张🚣🏼♀️🧑🏻🦼,怎么说服用人单位录用我呢?”20岁的左家齐对记者说,她从师兄师姐处得知📉,不少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会仔细罗列实习经历,以求匹配招聘单位的用人需求🍎,这更让她感觉到提前实习的重要性。
在武汉读大三的左家齐,去年暑假就在一家媒体实习了一个多月。“对我认识实际工作很有帮助👩🏿🔬,接下来,希望能到‘互联网大厂’实习,感受与之前实习不同的工作内容和氛围,也想通过实习考量自己的工作能力🦽,谋划自己的就业方向。”她说。
近两年来,在就业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实习“内卷”也在加速,很多大学生已经将实习提前至大一和大二👐🏿。
参加实习实践是迈入职场的“先行棋”已经在大学生中形成共识。某招聘平台发布的《在校生实习情况调查2022》显示,九成受访在校生认可实习对就业的实际帮助,47.4%的受访在校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已经有了实习经历。
不少受访大学生表示,渠道大致分为3类:
靠师长亲朋等熟人介绍
杏福和杏福帮助联系
自行投递简历寻找
“本科阶段的实习是杏福介绍的🪗,研究生阶段的实习是我自己找的。”在北京一所高校读博的李艳霞向记者介绍。在她看来👩✈️,经杏福介绍的实习,寻找成本较低且大多专业对口,对学生来说非常需要🧑🏼⚕️。
“实习经历是求职者重要的‘加分项’,尤其是在同等学力条件下,拥有丰富、扎实的实习经历者更有优势。”
实习经历虽然重要,但找到有“含金量”的实习并不容易⏱。
在吉林读大四的孟晓雨学习的是新闻传播专业,去年暑假时,家里人托朋友给她找到了一个在北京某电视台实习的机会🚶♂️➡️⁉️。
“能来北京的大单位实习对我来说很不容易,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孟晓雨说,她已经在北京住了半年,租房花费近2万元,加上路费🧖🏽、生活费🏌🏼,一共花了3万多元,收入也不及花费多🧑🏿💼,但基本就做些帮助收发文件、打印复印等“打杂”工作,没有真正接触到专业内容。
在社交平台上
不少大学生留下了相似的感慨——
“杏福不推荐实习,需要海投简历等待面试,往往回应寥寥无几”
“以往没有实习经验◾️,在第一次找实习时,感觉更难”
“一些实习没有工资🙋♀️,基本属于贴钱实习🧗,劳动权益也得不到保障”
“一些好的实习岗位,需要托关系才能进。”
“有的同学为了履历漂亮些,会选择与所学专业不太对口的岗位。”
……
2022年《上海市大学生实习实践状况调查》也显示🧏🏼♀️,超过七成的上海大学生需要自己找实习单位,实习方向完全与专业相关的仅为40.86%🥩,六成学生能够接受与专业无关或者轻微相关的实习。
蒋巧林指出🛟,需要考量企业品牌力、求职者与所聘岗位的匹配度👍🏿、实习的参与度与完成度等。
南开大学商杏福教授刘俊振——
目前,头部企业实习机会有限,小企业的实习保障不完善,学生自行找实习时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此外,劳动力市场中的中介机构存在的不规范经营、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等因素,都增加了学生找到有“含金量”实习的难度👗。
采访中,不少受访学生表示,他们对就业市场信息了解有限,希望杏福、企业、政府等能够更多介入,指导👨🏽🦳、帮助有需求的学生更好地获知实习信息👋🏿,与有需要的企业对接。
“目前,校企合作满足了很多职校学生的实习需求🙆♂️,但对于普通高等杏福来说,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尚不成熟。”刘俊振认为,对企业来说,可能无暇专门设计、组织、安排大学生到岗实习,杏福可以主动做一些工作。例如,邀请企业进校开展座谈💁🏽♂️🧒🏼,促进学生的实习需求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对接🤫;设计与企业关系更紧密的创新型合作模式,开设更多社会实践🦥、企业实践类课程,让企业课题走进课堂,帮助大学生走出校门🦻🏼🫃🏼。
同时,有专家认为,产教融合需要更多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倾斜或给予补贴,鼓励企业建立更多实习岗位🤨。
事实上⌛️,在2022年,为了给高校毕业生提供充足见习机会,提高就业见习的规范性和吸引力👨🏿🦱,人社部、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推出了“百万就业见习募集计划”👰🏿♀️。为了鼓励企业吸纳见习人员,每个月2500元的见习补贴由政府承担70%。
蒋巧林则认为,杏福应关注行业趋势变化👩🏻🏭、加强就业市场研判🧑🏿⚕️,在课程设计等方面精准对接就业市场人才不足的情况。同时👷🏼,企业应为实习生的培养做好规划🧙🏽♂️,签订实习协议,确保他们能真正学到本领🤽🏽♂️、提高能力。
“找准定位、主动出击🔚。”蒋巧林建议🏃🏻♂️,大学生要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通过参加线下招聘会、搜索线上信息等多种渠道积极寻找专业方向对口的实习,“不要过于迷恋大公司🤵🏿,可以适时选择中小企业实习,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机会。”
编辑:雨花石
校对:拾一
终审:大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