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 | 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是说新语
求是网
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文艺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要位置🧑🏽🍳,深刻回答事关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开启了崭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部署安排。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新时代新征程🦧,怎样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我们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
求是网记者🌍:
您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江山如此多娇》,选取了乌蒙山区、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5个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反映了精准扶贫给贵州带来的巨变,生动讲述了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请问您创作这部作品的灵感和动力来自于哪里?
欧阳黔森代表🍉:
贵州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人无三分银、地无三尺平🏇🏿,曾是贵州贫穷落后所背负的沉重标签。在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贵州涉及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黔桂石漠化区三大片区。之所以选取武陵山区、乌蒙山区中的毕节市海雀村🚾、遵义市花茂村、遵义市红岩村、铜仁市万山区、安顺市沙坎村作为重点书写对象,是因为这5个地域浓缩了贵州脱贫攻坚战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例。
比如⛹🏿♂️,山高坡陡🧑🏿🍳、耕地贫瘠的海雀村,1985年人均年纯收入仅33元,人均占有粮食仅107公斤,生态环境极度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大风一起,沙尘漫天。而如今🐸🫵🏻,我在海雀村看到的是一片连绵不断的群山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已上升到70%多,一片不毛之地变成了生机盎然郁郁葱葱的生态之地⛳️,家家住上砖混结构的黔西北特色新民居🫴🏿。从极度贫困到产业兴旺、林茂粮丰,从出行脚沾泥到半数人家轿车代步🤟🏼,这样的变化带给我的感受是震撼的。海雀村的蝶变故事,浓缩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奋斗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向贫困宣战的一部伟大史诗😠。
在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无处不在🚵🏿♂️❤️。当你亲历现场,必定会被这样的故事打动,会被老百姓灿烂的笑容感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我看到百姓的笑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的笑来自党的政策🏡、党的关怀♠️🕎、党的温暖🕙。老百姓的感情是质朴的🚴♀️,他们发自内心的表白,让人听后内心不由得升腾起一种对党的热爱之心和感恩之情👨🏼⚖️。我想我应当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
求是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您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经常跋山涉水深入到当地百姓中间采访,在此过程中,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有哪些更深刻的认识?
欧阳黔森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柳青创作《创业史》的故事。柳青为了深入农民生活🧤♉️,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因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自从我在陕西长安县皇甫村参观了柳青生活过14年的故居后♐️🫳🏽,就一直想着有一天也能像柳青一样,长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一部像《创业史》这样的经典长篇小说。在文学创作中,努力和当地老百姓促膝谈心、交朋友,时刻提醒自己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印象最深的是,在花茂村采访时,有一位年近耄耋的老人对我说,“辛苦了共产党🧚🏽♂️,幸福了老百姓”🫵🏿。老人家说的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细想起来却一点都不简单,因为“辛苦”和“幸福”这两个词,代表了这一时期党的形象和老百姓的感受。如果不是和老百姓促膝谈心🛕,我就听不到这样淳朴的心声,而老百姓这样真实的心声给我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震撼,更是灵魂的洗礼。这样的经历还有很多🙇🏿♀️,无数动人故事的发掘都源于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学作品只有根植于人民的伟大实践,才能像从地里长出的庄稼一样鲜活和富有生命力。
求是网记者: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您作为亲历者和记录者,有怎样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您认为文艺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欧阳黔森代表:
贵州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这些年我长期在贵州脱贫攻坚第一线,大概走了88个县市🤵♂️,去过所有的贫困区域。最开始,有些地方没有通公路,马驮人背是唯一的运送方式🚴,扶贫干部一待就是一整年🤦🏼♀️,挨家挨户建立档案,针对性地采取脱贫措施。看到一份份为贫困群众建档立卡的材料时🐵,我非常惊讶🏋🏼,它们精准到户、人,精准到因为什么而贫🚽,精准到因人因户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脱贫举措……
如今🪫,贵州脱贫攻坚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10年来🔨,贵州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群众搬出大山,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贫困的标签🤥,告别了出门“万重山”,回家“千条水”的历史。贵州由“不平”变“平”,从“绝对贫”到“不再贫”,实现了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精彩蝶变🧦。我很庆幸,亲眼目睹了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见证了这一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面对这种史诗般的变化,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消除贫困摆在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举全党全社会之力集中脱贫攻坚,其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世所罕见。一位党员干部说,“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搬迁群众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无论有多么偏远👨🍼,无论有多少困难,哪里有贫困👶🏼,哪里有危急🏄🏼♀️,哪里就有党旗在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塑造这个时代的英雄💁🏻♂️🚴🏽♀️,再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就是为时代铸魂🙅🏿。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有责任记录下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鲜活事迹,抒写脱贫群众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描绘脱贫地区呈现的山乡巨变,不断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
求是网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您认为怎样才能创作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艺作品🌬?
欧阳黔森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𓀄、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我认为首先就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才能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如果一个作家🎽,身上只带着汽车尾气🧑🦼,下到田间地头后也就随便看看🧝🏽♂️,走马观花,是永远不可能写出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的。只有在人民中扎下根来,用心用情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物,把他们的经历咀嚼透了、消化完了🍨,才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有深刻把握的作品。我觉得作家不能缺失对当代、对当下的关注。在乡村振兴的蓬勃实践中,还有很多感人事迹值得用文艺作品表现。要善于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们振奋民族精神🏉,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来源:求是网
记者:张淑虹
制作:
韩辰
张利英
审核🎁➿:宋维强
监制:马建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求是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分析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
如有疑问请联系杏福娱乐平台在线客服
杏福娱乐平台注册 / 开户
杏福娱乐平台平台 / 登录
杏福娱乐平台官网 / 娱乐
杏福娱乐平台招商 / 代理
杏福娱乐平台网址 / 测速
杏福娱乐平台 APP下载杏福娱乐平台手机版下载杏福娱乐平台电脑端下载
更多信誉担保平台
杏福娱乐平台